您现在的位置 : 网站首页 > 聚焦 > > 列表
焦点简讯:三国此人实力不亚庞德,堪称曹操麾下百战名将关羽是他一生梦魇!
2023-06-30 09:06:00   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

文:立早闲人(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)


(资料图)

在曹操的"五子良将"之中,于禁以坚毅稳重而立世,以治军严谨而著称。于禁的坚毅稳重,造就其百战百胜,战功累累;于禁的治军严谨,成就其威望素著,赫赫之光。

俗话说:人无百日好,花无百日红。襄樊之战(219年)时,与关羽在襄樊对战中,于禁不仅不能继续保持住战无不胜的势头,还被关羽"水淹七军"而兵败被俘,甚至是苟且偷生而变节投降,从而成为人生污点,被世人所耻。襄樊之战,将于禁的人生截成了两段:战前,五子良将之首,左将军,假节钺,外姓武将最高军职;战后,五子良将之末,阶下囚,被诟病,曹魏上下饱受耻笑。

《三国志?魏书十七?张乐于张徐传》记载:建安二十四年……(曹操)又遣禁助仁。秋,大霖雨,汉水溢,平地水数丈,禁等七军皆没。禁与诸将登高望水,无所回避,羽乘大船就攻禁等,禁遂降,惟庞德不屈节而死。

于禁的失败,虽然原因充满了偶然性,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淹没掉于禁统领驻扎在樊城外的七军;但是结果充斥了戏剧性,跟随曹操三十年的于禁不战而降,晚节不保;而投降曹操四年的庞德宁死不降,保持气节。为此,于禁"最号毅重"的评价,在襄樊之战后,反成为"弗克其终",变成了最大的讽刺。具体如下。

其一,时代分别。

东汉末年,诸侯纷争初期,君择臣,臣选君,是一种双向选择。不管是关羽在下邳由刘备投降曹操,还是张辽在下邳从吕布投降曹操,都是司空见惯的事,根本不会有人说三道四。襄樊之战,诸侯纷争后期,三足鼎立之势已成,曹操孙权刘备都是雄才大略之辈,且势均力敌。因此,良禽择木而栖的说法,对投降者而言,不再是冠冕堂皇的说辞。故于禁在樊城外兵败投降关羽,证明于禁的忠诚度极低,低至极点。

其二,地位区别。

于禁在被关羽"水淹七军"时,是七军统帅,是左将军,是假节钺,是曹操争霸道路上所树立起来的外姓第一将领的楷模。于禁以这样非凡的身份投降关羽,天下震惊,大跌眼镜。于禁兵败投降,对曹魏而言,脸面尽失;对曹操来说,威信无存。当年关羽投降曹操,其身份无非是刘备自行任命守下邳城,行太守事而非朝廷认可的官职,影响力有限,涉及面很窄。昔日张辽投降曹操,其职务也就是鲁国的国相,地位很低,名气不响,无人关注,没人谈论。因而,于禁兵败投降,其影响力极大,大到极点。

其三,意义差别。

襄樊之战时,与关羽对阵是曹仁,而于禁是救援。曹仁主战未被关羽围攻不胜而降,反是于禁救援被关羽围点打援而降。曹仁、于禁、关羽,三人孰高孰低,立见分晓。过去关羽被数倍曹军所包围,打不过而降,无可厚非;往日张辽兵败被俘,战不过而降,情有可原。更何况,张辽的主公吕布都向曹操乞求投降。于禁,身为七军统帅,被关羽不费一兵一卒就击败,不仅没有战死沙场,也没有自杀成仁,反是投降救命,行为恶劣。更何况,于禁手下庞德,原本蜀汉"五虎上将"马超的部将,蜀汉阴平太守庞柔的弟弟,建安二十年(215年)才投降曹操,同样落水被擒,本应投降保命,主仆相聚,兄弟团圆,反是宁死不降,陨身殉节,以死尽忠。因此,于禁投降,其手段极劣,劣到极至。

于禁,一代名将,在襄樊之战,折戟沉沙,兵败被俘,未以死尽忠,而是投降求生,从而在屈辱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两年时光。

笔者按:于禁,本是一个能征善战的良将且倍受曹操信任的外姓将领,却在襄樊之战中因一场大雨,不仅战败于关羽,还投降于关羽,以致辱没英名,甚至在自己人生的最后两年中受尽屈辱。正所谓:没骨头的伞--支撑不开。

标签:

上一篇: 世界简讯:国防部:解放军有能力有信心粉碎“台独”分裂和外来干涉图谋
下一篇: 最后一页